用事实说话,竞争战略与定位理论是否适合中国?

新闻
12.jpg


作者|盘子  长志

来源|部分内容整理自互联网


俗话说“树大招风”,自从王老吉(加多宝)崛起之后,定位理论便声名大噪,也饱受争议,成了传统营销派的攻击对象。“换名风波”后更是深陷口舌之争。


有的说定位理论是美国工业时代的产物,不适合互联网时代的中国;有的说定位理论只适用于有钱的大企业,不适用于资源匮乏的创业者和小企业;有的说打造定位就是打砸广告……


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?


本文将分别分析多个来自不同领域的案例。


我想,如果您能耐心看完,上面说的质疑应该就不攻自破了。当然,我们不能把下文中案例的成功完全归于“定位”一家之功,文章最后,我们还是会客观的分析定位的真实作用,而不是一味地神话定位。


1

瓜子的品类价值界定与多品牌协同作战,成就车好多集团


在2014年互联网思维最热的时候, 雷军用“专注、极致、口碑、快”这个七字诀解释了他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。“快”在互联网时代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,而瓜子的诞生慢于人人车和优信二手车。如果说慢半年、慢一年,在互联网时代是致命的,大家应该都认同吧。可到2019年初,当车好多集团完成D轮融资,公司估值超过90亿美元,交易量也真正遥遥领先的时候,业界已经传出了人人车开始清算的消息。瓜子、人人车、优信的三国杀中,关键点在哪儿呢?


让我们进一步拆解:

13.jpg


瓜子最大的优势是清晰界定了品类为“二手车直卖网”,难道“人人车”这个哥哥不是吗?为什么人人车不这么说呢?


关键在于瓜子提炼了“无中间商赚差价”的品类核心价值,难道人人车不能做到吗?可惜,本来以“人人”为名,意思就是“个人卖给个人”的人人车为什么不这么诉求呢?完全没有品类思维,即使曾经也花大钱砸广告(早于瓜子),结果还是被瓜子二手车甩开九条街。


面对“无中间商赚差价”这样的差异化,优信二手车作为一个“中间商”绝对是欲哭无泪。那我们来看看人人车到底是如何反击的。

14.jpg


瓜子请孙红雷,人人车请黄渤,那个明显给人更可靠的感觉?看官们自己思考吧。


瓜子说“二手车直卖网”,人人车说“个人二手车买卖网”,意思应该是一个意思,但两个“品类词”的记忆成本在“越短越好”的背景下相差甚远。


瓜子说“无中间商赚差价”,人人车说“没有黄牛”,字是短了,但“没有黄牛”能比“无中间商赚差价”更好理解吗?


人人车以上两种表述,完全是放不下面子从而不直接跟进的表现,但面子问题却大大增加了品牌与顾客的沟通成本。


当瓜子资金融到更多资金的时候,推出了“保卖服务”,这是什么意思?很明显,它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儿,“成交速度”必须提高。

15.jpg


瓜子在二手车站稳脚跟后,随即横向扩张,启动多品牌战略,以毛豆品牌发动奇袭抢占新车交易市场,以车速拍品牌抢夺行业空白市场,三大品牌协同并进。此基础上,车好多集团于2018年开始布局汽车新零售,打通线上线下交易,“线下直卖网”已覆盖多个城市,进一步提升效率与体验。这会儿,“无中间商赚差价”、“交易快”两个重要特性都可能被瓜子品牌收入囊中。这是否意味着战争已经解决了呢?


当然,不是。据说优信也开始启用竞争战略和定位了,那么让我们期待一场“飙车大赛”的到来吧。


传统营销派总是拿“定位就是花钱砸广告”来怼定位派。其实,人人车、优信也没少花钱砸广告吧,而且还比瓜子早一年和半年,可结果呢?


2

品类战略造就千亿级、利润率全球前3车企

16.jpg

现在这个LOGO对于有车、爱车或者即将买车的人来说可谓家喻户晓。谁能想到“哈弗”SUV在几年前还是除了关注汽车行业的人士之外,认知率很低的一个汽车品牌。


2008年的长城汽车营业额约80亿,在国有车企中排名倒数第二,仅高于重庆力帆。虽然排名倒数第二,但产品线却比排名前列的品牌还长,几乎啥都有:家轿、MVP、SUV、皮卡,还准备生产商用大巴。


在战略顾问的指导之下,确立哈弗SUV(经济型SUV)为核心的品牌布局。先期保留皮卡和轿车业务,砍掉MPV、工程车等其他业务;通过公关(而不是广告)大力推进SUV品类扩张。聚焦结果怎么样?当然是爆发性增长了。到2018年,长城汽车的营业额已经到了千亿,而利润也约百亿,持续几年长城汽车的利润率保持在全球前3的位置,与国际大牌法拉利、保时捷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。


说完结果,我们来说说关键决策。这个案例的关键决策就是“聚焦”。


聚焦,说起来非常容易,但往哪儿聚,怎么聚,背后可是大学问。一个本来就是倒数第二的车企,战略顾问还建议它砍掉这个砍掉那个,这样的建议容易被接受吗?砍掉一个项目就必须丢掉很多资产,还要进行裁员,这决策怎么做?据说已经投入30亿的生产线也因此要停下来,这样的决策难度有多大,大家不妨自行脑补一下。但,当企业家相信自己找到的方向可能是现在的十倍,甚至更大,这个问题就从“为什么要聚焦”变成“如何聚焦”了。那凭什么战略顾问能让长城的魏总认可经济型SUV这个方向的呢?


里斯先生说过:“聚焦就是预测未来所在,然后,采取特定的步骤,促使未来实现。”战略定位顾问与传统营销顾问主要区别是,帮助企业把握最大品类机会,而不是按企业主的意思做营销工作。


根据对汽车高级市场(美国)SUV这个品类的发展情况的分析,并对比中国的现状,竞争战略顾问们判断“中国的SUV市场会有爆发的机会”。当时SUV品类在乘用车中的比例仅为4%,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市场太小,未必有利可图,但从品类发展的角度看,SUV前景广阔;另外,在市场调研中,他们也发现长城汽车在消费者心智中,SUV认知度最高。于是就推动长城用哈弗品牌聚焦经济型SUV市场,主打H6、H2车型。而后来的故事,我想大家都知道了。


3

OPPO手机如何在4年内从300亿突破1400亿!


17.jpg


2014年,中国手机市场群雄逐鹿,OPPO在行业内排名第八,年度营收仅为300亿。特别是面临当时小米迅速爆发的强烈冲击,未来充满不确定。


为了赢得竞争、真正从战略上实现突围,OPPO选择与竞争战略咨询机构合作引入战略定位。在咨询机构地建议下,OPPO对战略进行升级。分别对竞争环境进行重新梳理,通过避开核心竞争者的优势。重新聚焦强化拍照手机,聚焦产品和主要优势价位段,以抢占年轻人的心智战场为目标,打造更受年轻人青睐的拍照手机,形成自己的差异化定位。


通过持续的运营,逐步构建OPPO的护城河——

在2015年OPPO国内销量升至第四位;

2016年OPPO首次成为年度冠军;

从2016年至今OPPO一直稳居前两名,单品牌排名第一;

于2018年成功突破1400亿。


并在印度以及几个东南亚市场,只要OPPO手机进入,都会快速在2 、3年内接近更早先进入的三星手机。


当您看到这里,

你是否还会觉得定位不适合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呢?

是否还会说定位是必须花大钱砸广告呢?

是否还会认为定位是大企业的专利呢? 

18.jpg


不可否认,在竞争战略顾问的长期指导下,诞生了很多大品牌,但也有一些品牌没做起来。我们必须明白:成功是多因一果,而失败往往一个原因就够了。竞争战略在企业发展和品牌打造过程中起的方向性作用,它决定了之后企业的资源配置、组织架构的调整、以4P为核心的运营配称应该怎么做。定位是不可缺少(即使很多成功的企业家还不懂什么是定位),但如果企业仅仅是找到定位,没有能执行的团队、资金、合适的商业模式等,也不一定就能成功。否则,要是找到一个定位方向就能发财的话,那企业家只需要做的两件事:请定位咨询公司出战略报告和买一台数钞机。


所以我们务必理性看待“定位”这个工具,特别是当你把它用于实践。